这样才会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哦👇👇
今年以来,明星基金经理都流行“减负”。
谢治宇、冯明远、王宗合、邬传雁、何广等在内的多位百亿基金经理纷纷官宣在管产品卸任、或者增聘新人。
Wind数据显示,截至3月6日,今年共有795只公募基金(仅计算A份额)变更了基金经理。其中,发生离任的基金有422只,新增基金经理的有547只。
今天的内容,我们就来聊聊,遇到基金经理突然离职,定投的基金该怎么办?继续拿着,还是赎回?
毕竟,并不是所有基金的业绩,都与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有关。如果买的是货币基金或者纯债基金,基金经理变更,对业绩几乎没有影响,大家大可不必担心。因为这类基金投资的资产本身很稳定,波动很小,基金经理不需要过多的去干预。因此,基金经理离任自然不会对业绩有太大影响。如果你买的是被动指数型基金,也是一样的道理。例如股票型的指数基金,这类基金,本质上的作用就是“抄指数的作业”。比如沪深300指数基金,或者中证白酒指数基金等等。因为基金以复制标的指数走势为目标,主要投资指数成分股,基金经理干预的空间很小。谁当基金经理,其实差别不会很大。即使基金经理变动,对业绩几乎没有影响。而如果你买入的是增强指数基金和主动管理型基金,则有所不同。因为基金经理是基金的直接管理者,其投资策略、投资风格、选股择时能力等,对基金业绩都会带来直接影响。基金经理一旦发生变动,基金的业绩可能会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。
基金经理离任后,谁来接任相当重要。毕竟这关系着我们未来能否继续赚钱。新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、过往的业绩、投资风格、选股择时能力等,都需要认真去比较分析。比如之前董承非卸任,兴全基金发布公告:将由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——谢治宇,来接任兴全趋势混合的管理工作。这位继任基金经理也很牛,论名气和投资能力不输于董承非。现在成熟的基金公司,在基金经理背后都有投研团队,投研团队背后有整个公司的管理团队。整个平台的投研实力和投资理念,对基金业绩影响更大。小投身边有不少朋友,会冲着睿远、兴全这些基金公司去选基,而不是单看基金经理。
只要投研团队实力还在,没必要太过担心,可以跟踪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赎回。在没有更好投资机会的情况下,小投建议先暂停定投,再持有观望一下,比如3-6个月的时间。在这个时间里,我们可以考察接任者的能力,同时也可以看看有没有其他机会。要知道,基金公司也不会干砸招牌的事,如果我们买的是一个明星产品,那么更换的接任者,必定是基金公司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。如果盲目选择赎回,很可能就错过了下一任的优异业绩。不妨给3-6个月的考察期,一边观察,一边寻找其他机会。所以,遇到基金经理变更,不用过于紧张,你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、分析、判断,立即赎回并非最佳选择。
铁打的基金公司,流水的基金经理。现在基金经理离职已经是家常便饭了,怎么才能提前预防,把“换人”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呢?小投帮大家总结了三点建议——
第一,不要只顾基金经理的个人实力,忽略了基金公司的管理投研体系我们在挑选基金的时候,要把基金经理个人业绩与其背后公司的投研团队实力结合做考量。一旦基金经理离职,还会有不错的基金经理顶上来。
不要只认某一位明星基金经理,我们可以分散去买不同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。这样即便其中一两位基金经理离职,对我们基金总体业绩影响也不会太大。
基金经理离职对主动型基金的影响会比较大,而指数基金风格稳定,免去了挑基金经理这件烦心事,也不用担心后面的换人风波。无论是基金经理变更时的抉择,还是对新任基金经理的考察,不妨从长期的维度来思考,或许有不一样的风景。*提示:
文中涉及的产品,仅为行文所需客观陈述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好啦,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,觉得有帮助的话,点个在看,给小投个鼓励吧~
下期你想了解哪方面的内容,欢迎给小投留言,大家可以点赞投票,小投会挑选点赞最高的留言给大家分享。
长投学堂小程序已全新上线